非遗资讯
非遗对外信息发布的窗口,也是群众最快了解湖南非遗市非遗最新信息动态和活动的途径
张家界土家姑娘用巧手编织“致富路”,助力非遗传承
华声在线8月15日讯(记者 黄梅 实习生 杜欣仪)近日,在2022年张家界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一群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的姑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土家织锦服饰、手持土家织锦图案布料、挎着织锦包包,从工厂走上秀台,惊艳现场观众。张家界土家姑娘用巧手编织的土家织锦,在助力非遗传承、推动妇女就业、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家织锦俗称“打花”,在土家语中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工艺原始而复杂,主要有十二道工艺流程,以丝、棉、麻等为主要材料。图案抽象而夸张,色彩绚丽而丰富,是集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民族艺术品。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由于土家族历来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土家织锦便成为土家族叙事纪实的重要载体,其流传地主要集中在湘西和张家界地区。2006年6月,以“乖幺妹”为代表品牌的《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家界土家织锦 张甜甜供图)近年来,张家界十分重视对土家织锦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家界打造了“乖幺妹”土家织锦知名品牌。该品牌“以土家的元素,国际的表达”为设计理念,以原创性、手工性、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特色,将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并逐步做强做大。近日,乖幺妹土家织锦又有了新动向。7月26日,湖南省“妈妈工厂示范基地”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揭牌,旨在解决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非遗传承等问题。来到“妈妈工坊”,车间里摆放着100台织机,可同时供100名工人操作,车间还为儿童设有学习活动区,并免费提供用餐。“妈妈们在织锦,孩子们在学习……”乖幺妹土家织锦品牌负责人丁世举说,目前,“妈妈工厂”共吸纳52名农村妇女就业,最多的月收入可达6000元。据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甜甜介绍,公司每年举办不少于4期的土家织锦技艺扶贫产业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员2600多人次。截至2021年底,公司为贫困户分红近635万元,发放就业资金近1130万元。此外,张家界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出“土家织锦+旅游”等多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主题游览路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土家织锦技艺。(张家界土家织锦 张甜甜供图)据史料记载,土家织锦有传统图案400余种,现留存于世180余种,对于土家织锦的抢救刻不容缓。张甜甜表示:“针对现状,我认为开拓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上土家织锦。为此,我们专门组建了研发团队与学校、机构等合作,以年轻人的设计思维将土家织锦打造成‘潮牌产品’,让土家织锦真正融入到年轻人之中。”此外,为打造非遗传承文旅融合新亮点,张家界正在建立集土家织锦传承、保护、研发、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计划今年8月底完工,9月落成试营运。“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建成后,我们将努力做好‘土家织锦+’文章,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张家界旅游新名片,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丁世举说道。
Mon Aug 15 00:00:00 GMT+08:00 2022
织锦妈妈走秀台,土家文化放光彩
2022年8月12日,在旅游商品大赛现场,伴随着灵动的音乐,一群身着色彩艳丽土家织锦服饰的妈妈们个个神采飞扬,大放异彩,观众们掌声不断,连连叫绝。只见她们身着民族服装、手持土家织锦图案布料、挎着织锦包包…在舞台上迈着自信的步伐,一件件、一样样的展示着土家织锦元素,诉说着土家儿女世世代代智慧传承的文化故事。据了解,这些漂亮的妈妈们都来自乖幺妹土家织锦的“妈妈工厂”,她们今天所有展示的饰品、服装,都源自她们一针一线编织而成。“张家界是一个旅游城市,产业较为单一,我的学历又不高,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家里要开支,所以当时就在考虑外出务工。”一位织锦妈妈熊锦说道:“正好这时看到了土家织锦招聘织锦工,又离家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妈妈工厂,没想到这里之所以取名妈妈工厂,真的是为了妈妈考虑,有亲子食堂,四点半孩子放学后,可以来到我工作的地方和其他妈妈们的小朋友玩耍、学习。在这里,既能学到一技之长,又能兼顾到孩子,并且还能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很开心。”从熊锦脸上洋溢着的是满满的幸福。作为土家族的女儿,熊锦介绍到,土家织锦的土家语也叫“西兰卡普”,俗称“打花”,又称“打花铺盖”。土家织锦工艺原始而复杂,使用一种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机“通经断纬、反面挖花”技艺织造而成。“一开始看到这些成品的时候,我是懵的,觉得无从下手”熊锦继续介绍道:“可是这里有专门的培训,在培训师的耐心讲解下,很快就上手了,并勾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燕子尾”。现在,熊锦这位织锦妈妈,已经能独立的完成各种土家织锦编制图案了。据了解,土家织锦是从土家人的历史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由于土家族历来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土家织锦便成为土家族叙事纪实的重要载体,其流传地主要集中在湘西和张家界地区,是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突出的文化现象,是土家儿女几千年劳动智慧的结晶。目前,这些土家织锦系列产品已远销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其中在巴黎国际面料展会上主办方为土家织锦系列产品举行了专场走秀,也是唯一进入意大利mipel展会的中国大陆企业。“乖幺妹”作为一个深耕张家界的民族文化品牌,深挖土家文化,在这片秀丽的山水间,孕育出了一幅幅锦绣张家界、缔造着一个个土家传奇。
Fri Aug 12 00:00:00 GMT+08:00 2022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芳为湖南首个“妈妈工厂”揭牌
7月26日,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芳一行来武陵源区开展助力旅发会专题调研,并为全省首家“妈妈工厂示范基地”揭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俞萍及市、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黄芳(后排中)与乖幺妹员工合影留恋据红网报道 7月26日,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芳一行来武陵源区开展助力旅发会专题调研,并为全省首家“妈妈工厂示范基地”揭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俞萍及市、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黄芳(左)为乖幺妹妈妈工厂示范基地揭牌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专门从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研发设计、生产与传承推广工作的民营独资企业。公司总部座落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画卷路,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具有研发设计、生产、展示、营销服务等多项功能。产品获得了“湖南省最具发展潜力传统技艺项目”、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神工百花金奖”、“湖南旅博会银奖”、“中国优秀织锦传承人”等多项荣誉。其产品远销韩国、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湖南省妇联主席黄芳一行来到武陵源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实地查看了土家织锦生产线、展品厅,与妇女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了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并就企业及行业发展态势、发展前景、助力乡村振兴等进行深入探讨。黄芳(右二)参观乖幺妹创意产品黄芳了解非遗乖幺妹生产销售情况据了解,武陵源区“妈妈工厂”是市区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市场主体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特色品牌,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非遗传承等问题,筑牢了基层治理“稳底板”,构建了妇女赋能的“加油站”,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巾帼力量。
Sun Jul 31 00:00:00 GMT+08:00 2022
“喜迎二十大·助力旅发会”——2022年张家界市土家族“六月六”民俗文化节精彩回顾
7月4日上午,2022年张家界市“喜迎二十大·助力旅发会”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助力旅发会”土家族“六月六”民俗文化节在罗水乡热闹开幕,近万名土家儿女以别样的方式欢庆“六月六”。本次民俗文化节由“乡野夏季、土风巫韵、风调雨顺、舌尖上的土家美食、乡村带货、非遗展演”六大部分构成,集神秘的老司公祭祀、民间曲艺、奇异绝活、民歌民舞、泼水龙习俗、土家合拢宴(十大碗)等民俗风情于一体,过程中与市民和游客互动联欢,让市民和游客尽情感受土家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品味土家族古朴的非物遗韵。进入土家第一道迎宾门,土家幺姑唱着迎客歌,为嘉宾敬上第一道茶(甜甜蜜蜜茶),沿途品尝土家特色小吃,欣赏土特产、匠人手工艺。进入土家第二道迎宾门,土家阿哥阿妹唱着敬茶歌,为嘉宾敬上第二道茶(团团圆圆茶),沿途欣赏三棒鼓、花灯、惊心动魄的奇异绝活等民俗文化表演。进入土家第三道迎宾门,由土、白、苗、侗、瑶五朵金花身着盛装为嘉宾敬上第三道茶(和和美美茶),沿途欣赏民间绘画、文创非遗、打卡带货。主会场,张家界土家族独具特色的老司公祈福仪式、土家族五谷祭《苏木妥》、传统舞蹈《土家铜铃舞》、农耕情景表演《毕兹卡•里且》、溜子情景表演《澧水号子》、山歌对唱《对山歌》、传统茅古斯《围猎》、中华民族一家亲《带着幸福来见你》摆手大联欢等节目轮番上演,让现场嘉宾和游客领略到了土家族美丽乡村原始、狂野、火辣的地域文化,展示了我市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族团结、产业发展的精彩盛况。在泼水龙表演中,栩栩如生的草龙登场后,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用脸盆、水瓢、提桶等容器端水围绕着龙泼浇,龙边舞边泼水、越泼水龙舞得越欢,表达着对生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合拢宴"是土家族好客的具体表现,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独特方式。此次合拢宴采用土家族最高规格的宴席来置办,选取土家族独具意义的“土家十大碗”,让在座宾客食指大动。在市文化馆、永定区文化馆团队的精心指导下,今年的活动规模更宏大,内容更丰富,节目更精彩,场面很神秘,互动更活跃,多元化的场景让市民和游客度过了好玩、好看、好吃、好神秘的一天。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文旅复苏和乡村振兴,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和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全面实施“一县(区)一品,一景一特色,一乡(镇)一节,一村一民俗”文旅深入融合战略,给中外游客带来“以文乐人、以文惠人、以旅养心、以旅养身”的沉浸式体验,张家界市将继续开展“喜迎二十大·助力旅发会”系列文化活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Thu Jul 07 00:00:00 GMT+08:00 2022
森林探秘、民族非遗……暑期来张家界武陵源来一场研学之旅吧
暑期即将到来,如何丰富孩子们的假期?森林探秘、民族非遗、红色文化……到张家界武陵源来一场研学之旅,是不错的选择。6月24日,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在长沙举行“世界遗产地研学武陵源”研学旅行产品推介会,宣传推介武陵源研学旅行产品线路和优惠政策。推介会上,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龚兴隆介绍,近年来,武陵源区加强与国内知名研学机构合作,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从线路设计、配套服务、品牌推广等多方面发力,相继推出较为成熟的地质科普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爱国红色文化、民族非遗传承、农耕劳动教育、艺术创鉴教育等多个研学旅行产品线路。产品包括有3天2晚《森林深处的秘密》、7天6晚《品读醉美大湘西游览神奇张家界》、10天9晚《山水探奇励志旅途》夏令营等。整个研学实践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科普、文化等多层面的教育课。目前,武陵源区针对学生群体一直保持较好的门票优惠政策。如武陵源景区大门票对14周岁以下的儿童、学生实行免票优惠;景区内环保车、索道、电梯等其他交通工具对1.2米以下儿童、学生免票优惠。对14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今年6月1日—8月31日,武陵源景区对在校学生(含研究生、应届高考生)实行门票免票。同时,还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在张家界建立研学基地的全国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艺术机构给予优惠。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表示,武陵源具有无以伦比的研学旅行资源,随着旅游复苏步伐的加快,前景十分光明。下一步,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既要百花齐放,激发创新,又要统一标准,保障基础,做到有标准、有资质、有品牌、有品质,让“游”与“学”比翼齐飞,形成武陵源独特的研学实践活动品牌。如何构建完善的研学旅行服务保障体系、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研学课程、稳定的研学旅行优惠政策?推介会上,与会研学旅行组织机构和旅游企业代表、高校学者及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展开对话交流,分析当前武陵源在研学旅行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为武陵源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建言献策。
Fri Jun 24 00:00:00 GMT+08:00 2022
张家界黄龙洞景区:让古老“非遗”在少儿心中生根萌芽
学生们在黄龙洞“非遗工坊”认真学习“非遗”知识学生们在黄龙洞“非遗工坊”认真学习“非遗”知识传承非遗,浸润童心。6月21日,武陵源索溪中心学校四年级的200余名师生来到张家界黄龙洞景区,开展为期一天的“亲自然、传非遗、游山川、我爱我家乡武陵源”主题研学活动。学生们激情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们跟着研学导师学跳土家族摆手舞在当天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跟着黄龙洞研学导师学唱了本土山歌,学会了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并在黄龙洞“非遗工坊”师傅们地指导下现场制作了自己的“拓染”工艺品。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零距离领略了“非遗”的美好,从而在心中播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学生们在洞内跟着研学导师学唱本土山歌据了解,除了“非遗”传承以外,索溪中心学校的学生们当天还在黄龙洞景区参加了“溶洞科普”“传统民俗”等课程的学习。
Thu Jun 23 00:00:00 GMT+08:00 2022
非遗走进张家界学院 让民俗文化薪火相承
红网时刻张家界5月27日讯(通讯员简繁梁卓)5月27日上午,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艺术楼舞蹈教室里载歌载舞、鼓乐齐鸣,在白族仗鼓舞省级非遗传承人钟必武、桑植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满元恒和县级非遗传承人李晓香的带领下,张家界学院舞蹈系师生激情昂扬、意气风发、刻苦训练,呈现出一派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好景象。张家界学院舞蹈系学生学习非遗传统文化 (罗昕昕/摄)桑植花灯传承人满元恒指导学习 (罗昕昕/摄)白族仗鼓舞传承人钟必武指导学习 (罗昕昕/摄)据张院舞蹈系主任郭亮副教授介绍,本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教学活动将持续两周,以桑植花灯和白族仗鼓舞为学习重点,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学习,实现教学与传承相融合。郭亮还提出,学院舞蹈系今后将继续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计划对九子霸王鞭舞蹈、毛古斯舞等非遗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促进非遗文化融入教学体系,形成教学特色,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钟必武说:“传承是我的职责,传承是义务传承、奉献传承。”满元恒提出,非遗传统文化不能失传,要让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张家界学院舞蹈系一位学生说道:“有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幸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民俗文化,文化来源于生活,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学习让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Fri May 27 00:00:00 GMT+08:00 2022
张家界:土家刺绣进校园 非遗精粹润童心
红网时刻张家界3月11日讯(通讯员 周海燕 黄丹)传承刺绣文化,弘扬民族特色,提升乡村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留守儿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3月11日,永定区文化馆、绣云土家刺绣有限公司、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开展“针尖上的传承”公益支教课堂,走进永定区关门岩中心校。一堂由浅入深、趣味盎然的刺绣课,讲述了土家刺绣的特点、历史传承、工艺制作和审美艺术。同学们兴致盎然、理解能力很强,学习刺绣的动作要领,穿针引线、绣线劈丝、在一针针穿插中,缕缕丝线交错横生,尽显土家刺绣的传统魅力。“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非遗融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生活,既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又在松学习刺绣技艺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耐心、细心、静心,并自主提高专注力,在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中发现美、创造美,在体验中感受传统工艺之美和民间艺术的多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绣云说道。
Fri Mar 11 00:00: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