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详细地址:桑植县桥自弯镇李家垭村(药王谷)
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一、桑植传统中药材采集、种植资源概况
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著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经历了本能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清朝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验证,使土家族医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土家族民间出现了许多医药抄本,如《老祖传秘方》、《草药十三反》、《七十二方》等。
武陵山脉,跨越湘、鄂、黔、渝四省,是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亦是世界茶叶种植黄金带,具有独特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三个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带,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绿心”之称。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林地面积占比72.69%,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中国南方最大的黄柏基地”“全国三大国药库之一”“湖南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县”,自然生态资源独特富庶。
桑植有可查考的中草药1700余种,常用的有747种,载入《中国药典》的有558种。其中以厚朴、黄柏、杜仲、五倍子、木瓜、银杏、南方红豆杉、栀子、川乌、续断、黄连、天麻、玉竹、黄精、虎杖、重楼、白及等品种最具代表性。
二、桑植传统中药材采集、种植非遗工坊申报主体简介
(一)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金700万元,法人代表石万祥,办公地点设在桑植县桥自弯镇李家垭村(药王谷),是桑植县首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销售、种苗培育、销售;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等。2010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业培训单位; 2012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选定为省级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5月,被评定为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月被国家农业部、林业局、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选定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现有社员1318户,林下经济套种中药材种植基地1.8万亩,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桥自弯镇李家垭村千亩食药两用木瓜套种白术、玉竹基地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化中药材合作社示范园”。与湖南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科技特派员卢红玲教授指导中药材技术培训。采用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运作,为广药农提供种苗、种植技术,信息咨询以及“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合作社共有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2046亩,其中在桥自弯镇李家垭创办食药两用木瓜基地1000亩、玉竹基地508亩,在竹叶坪乡蚕场建立虎杖基地538亩。2017年合作社销售中药材2000吨,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为响应“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的号召,公司坚持以食药两用木瓜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努力扩大木瓜产品的销售,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农业局、产业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家牵头,多家联合”和始终坚持以社员增产增收为宗旨,积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以发展林下经济为核心,实行林药、林粮套种间作,合作社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二)石万祥简介
石万祥,男,土家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南桑植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桑植县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现为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土家先民在长期生息繁衍中,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积累了防病治病经验,从一草一药,一方一技到医药萌芽时期,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从"口传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的"文传医药知识",即"土家族医药学"。石万祥祖上三代都被四坊乡邻称之为“草药医生”,特别是石家独传的“风刀接骨”手法更是远近闻名,常有湖北、四川的病人前来求医。
在民族药的开发研究方面,木瓜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木瓜,又名酸木瓜、皱皮木瓜,亦名贴梗海带,系蔷薇科落叶乔木或灌木的果实,为食用、药用、观赏的三用植物。干燥果实,呈长圆形,常纵剖为卵状半球形,长4~8厘米,宽3.5~5厘米,厚2~8毫米。外皮棕红色或紫红色,微有光泽,常有皱折,边缘向内卷曲。质坚硬,剖开面呈棕红色,平坦或有凹陷的子房室,种子大多数脱落,有时可见子房隔壁。种子三角形,红棕色,内含白色种仁1粒。果肉味酸涩,气微。以个大、皮皱、紫红色者为佳。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开发木瓜系列产品“木瓜糖衣片”治疗菌痢,“木瓜舒肝冲剂”治疗肝炎,已批量生产。
近年来,石万祥潜心钻研中药材种植技术,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大面积种植医食两用的木瓜,他掌握的木瓜的种植技术成活率达99%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是民族医药的宝库,是循征医学的典范。石万祥种植的药食两用木瓜含丰富的维生素,其中有一种酵素,能分解蛋白质,有助于消化,有利于营养成分的被人体吸收,具有和胃化湿、舒筋活络的作用,还含有皂甙、黄铜素、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果胶等成分。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的木瓜药用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的功效。《中华本草》记载的与木瓜有关的药方多达20余种。
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凡欲治疗,先以食疗。”药膳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好礼物,是古人最好的防疫法。中医界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同病异食”“异病同食”之说。石万祥还将种木瓜制作果脯、木瓜丝等,便于食用。
石万祥种植的木瓜中药材承租村里闲置土地,聘请村里留守在家的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帮他种植中药材,并建立8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让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就业,赚钱,每年开支劳务工资,达60余万。他手把手地教村民技术,带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优秀党员、张家界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武陵山区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适宜各种药材(植物、动物)生长,品种较多。土家族居住的湘西北、川东南、黔东北、鄂西南武陵山区、大巴山区是我国药材重要产地之一,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人工栽培药材历史悠久,大宗地道药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据药材部门历年统计,收购品种达500多种,年收购量达300吨以上有木瓜、川连、杜仲、厚朴、党参、白术、玄参、丹皮、云木香、山药、白芍、川贝、南大黄、续断、大力子、香独活等。土家族常用民族药大约500种左右,其资源丰富,疗效显著,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如水黄连、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乌云伞、小蛇疔、土人参、胡豆莲、独脚莲、百味莲、朱砂莲、麦刁七、蜈蚣七、广椒七、牛角七、铺地还阳、伸筋还阳、鸡尾还阳、八角枫、三角风、岩防风、一点血、血蜈蚣、血灌肠、飞天蜈蚣、蜈蚣三七等土家族草药。
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了中医药种植,成立了桑植县首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业培训单位; 2012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选定为省级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5月,被评定为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月被国家农业部、林业局、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选定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
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训药农2000多人,带动种植大户1058户,人工种植黄柏、虎杖、玉竹、木瓜等中药材12000多亩,拥有种植基地23个,收购网点38个,与广东、上海、浙江等30多个中药材经销单位建成营销合作伙伴,年产销中药材近6000吨。
2022年5月,桑植传统中药材采集、种植被纳为桑植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于中药材采集、种植,充分的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